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及建筑行业机遇与趋势
【课程编号】:NX40863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及建筑行业机遇与趋势
【课件下载】:点击下载课程纲要Word版
【所属类别】:项目管理培训
【培训课时】:可根据客户需求协商安排
【课程关键字】:建筑管理培训
我要预订
咨询电话: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机:18971071887邮箱:Service@mingketang.com
课程大纲
第一章 二十届三中全会背景回顾——好饭不怕晚
一、本次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为何较往次晚了很多
二、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1、形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产业变革;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
2、民心:新期待、新困惑
3、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想解决哪些问题(核心任务)
一、还是要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回应老百姓的一些期待和困惑。
三、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四、要应对重大风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稳健发展。
特别是预期(信心)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卡脖子”问题、地方财政和土地问题、需求来源问题。
第三章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释放的改革信号与亮点
一、总体布局与基调:延续并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一)各方对三中全会寄予厚望,通过改革短期稳定经济,中长期激发活力
(二)布局:肯定改革成就,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法论、总目标和原则,部署14项重点改革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
1、肯定成就,主要是肯定了二中全会以来的成就和新时代以来的改革成就;
2、下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方法论、总目标和原则,并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14个方面做了重点改革工作的部署;
3、分析了当前形势与任务,强调要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要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4、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的主要变化:延续与升华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1、所有制方面。
2、资源配置方式方面。
——强化“因地制宜”的导向,避免同质化竞争。
——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对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松绑”“解绑”。
二是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探索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特殊晋升机制,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短期解决财政紧平衡和债务问题,中长期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户籍、土地、基本公共服务三大制度改革
当前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预计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系列改革举措,将充分激发居民、企业、地方政府等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经济回升向好步伐。
第四章 建筑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压力与经营数据分析。
一、外部风险与挑战
1、宏观经济走弱带来的风险。
1)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2)国内经济因素叠加
3)经济发展预期不足
2、产业供应链生态恶化带来的风险。
3、行业监管政策多变带来的风险。
4、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二、内部风险与挑战
1、企业战略摇摆不定。
2、企业商业模式跟不上发展需求。
3、企业运营偏离常识。
4、企业内部管理失控。
5、各类业主高负债、高杠杆使建筑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攀升。
6、国企改革将加速推动建筑业企业整合重组。
7、建筑企业市场经营及财务风险仍在高位徘徊。
8、行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市场环境和行业生态问题丛生。
9、建筑业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加快产业工人职业化转型。
10、诚信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第五章 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一、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因素
1、人口老龄化
2、社会数字化
3、国家城镇化
二、解读建筑业长、中、短期走向
长期(以10年看):
综合过去十年投资曲线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模糊估计,长期投资未来十年持续高增长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中期(以5—8年看):
中期快速增长的细分行业越来越少,后两类会越来越多,多数细分行业都会逐步成熟。
短期(以1—3年看):
行业市场政策化趋势明显;资金在经营中的权重越来越大;企业体制在信用中的权重越来越大。
三、具体到点、线、面上,我们需要高度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趋势与机遇:
一)建筑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更加健全
二)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建筑业发展新载体,新型城镇化仍有较长红利期。
三)装配式建筑成为主流并不断升级
四)绿色节能建筑新航道不断拓宽
五)工程总承包模式将成建筑业未来主要发展模式
六)商业模式向“投建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延伸
七)PPP市场仍是建筑业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八)智能施工技术应用广泛
第六章 当前新形势下建筑行业与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思想——建立韧性生存的八个重要思维
1、信心比黄金重要。
2、自强不息比依靠外力重要。
3、实事求是比追求时尚重要。
4、回归常识比寻找秘籍重要。
5、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比关注自身利益重要。
6、人的因素比物的因素重要。
7、现金流比利润重要。
8、合作共赢比单打独斗重要。
二、致力变革——行业与企业的总体对策
1、首先要“活下来”,然后再谋发展。
2、重塑市场体系。
3、审时度势,适时增加业务曲线。
4、量力而行,努力增加科技投入,应对施工方式的加速变革。
5、跨界融合,优势互补,由竞争走向竞合。
6、企业要快速提升工程总承包的能力。
7、深刻领会: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
8、刻不容缓地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9、未来的建筑市场要更多地走出国门。
10、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11、加强韧性修炼,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整体实力。
12、撕掉被动标签,积极创新。
13、加速能力建设。
三、顺应趋势——加速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1、转型的方向,要与时代合拍。
2、转型的阵痛,要越小越好。
3、转型的路径,要由点及面。
二)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1、从“建筑承包商”向“城市运营商”转型升级
2、从“要素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3、从“资产、资金驱动”向“管理、技术驱动”转型升级
4、从“单打独斗”向“联合重组”转型升级
5、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升级
6、从“人治”向“法治”转型升级
7、从“劳动力密集”向“建筑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8、从“商人”向“企业家”、“匠人”转型升级
9、从“贪多求全”向“差异化发展”转型升级
第七章 结语
王老师
讲师简介:
王永军老师
男53岁, 中共党员
上海市施工行业协会特聘专家
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
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
30余年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中高层管理经验
其中28年中建四局中高层管理经验
学历:
华东理工大学&堪培拉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重庆大学 建筑工程管理 专科
任职经历:
现任:技术顾问&评标专家
曾任:上海国昊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
曾任:中建四局六公司,副总经理
曾任:中建四局华东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项目经理,副总经理
曾任:中建四局五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
曾任:中建四局一公司,总经理
实战经验:
王老师从业32年+,其中30余年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中高层管理经验(其中中建四局中高层管理从业28年),具备企业管理大局观及前瞻性视野,拥有把握企业发展全局的能力,擅长从宏观战略层面,整合资源,制定经营发展计划,推动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专业知识面广,具备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上海市施工行业协会特聘专家、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等职称和注册执业资格。
善于统筹指挥,现场实战经验丰富,施工管理功底扎实,技术经济融合意识强,具备多个大型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经验,能有效把控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关键节点,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注重管理品质,弘扬工匠精神,带队攻克多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并荣获包括鲁班奖、省级文明工地和白玉兰奖等若干省部级以上工程荣誉奖项。
主讲课程:
《当前经济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战略调整应对策略》
《“第四代建筑”发展趋势与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聚焦关键词,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
《建筑施工企业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概念、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要预订
咨询电话: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机:18971071887邮箱:Service@mingketang.com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2025年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