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规划设计
【课程编号】:NX32401
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规划设计
【课件下载】:点击下载课程纲要Word版
【所属类别】:研发管理培训
【培训课时】:可根据客户需求协商安排
【课程关键字】:PLM数据分析培训,产品规划培训
我要预订
咨询电话: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机:18971071887邮箱:Service@mingketang.com
【课程背景】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PLM)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产品的问题和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可发布上市的产品规划设计方案的全过程进行解析!”
这是一个完整描述“将一个产品机会转化为可上市的产品全过程”的课程!课程涵盖“PLM大数据分析”、“市场策划”、和“产品设计”三大部分!该课程会形成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案和市场策略两种策划案,是贯穿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整体解决方案!
由于产品研发和设计人员缺乏市场思维,营销人员又不能完全理解产品,所以本课程就是从市场运营的角度,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让研发设计人员能够从市场维度,来分析市场需求,结合企业的战略,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同时营销人员也可以从产品角度来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
本课程采用的是专有技术“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创新孵化技术”,从产品生产、销售、使用、运营各阶段来采集产品数据,并进行产品策略的制定,指导各项产品工作的开展。该技术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1)全维度产品创新和进化模型;2)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规划设计;3)新产品孵化管理机制:协同研发到营销的全体系产品管理。本次课程讲的是其中一个部分。
课程采用自有技术“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创新和孵化技术”,该技术作为唯一的培训项目,获得无锡市人社局“东方硅谷”创新优秀项目奖!也被中山大学采用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教程!
该技术基于我们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和工作模型的多年研究,通过严密逻辑推演,将市场需求指标、产品运营绩效指标以及产品的技术模型、商业模型和管理模型建立逻辑关系,形成产品运营的技术模型!能够准确地设计和指导与市场需求一致的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其准确性更高!
【培训对象】
企业CEO/总经理、研发总监/经理、产品总监/经理、产品线总监/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工程师、市场运营总监/经理、市场分析人员、销售主管、销售总监、客服总监、客服人员等。
【课程大纲】
(第一章) PLM大数据分析:发现产品的问题和需求
一、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规划设计过程
1.新产品开发的问题和现状: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和失败
2.“模糊前端”与产品规划设计过程: 为什么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会与市场效益脱节?
3.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思维:用户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结构思维等。
4.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规划设计流程和模型:如何让产品开发工作能够与市场效益挂钩,让开发项目成功“落地”?
1)杂乱的市场需求VS 有效的开发资源:为什么开发人员天天忙,但体现不出市场效益?
2)产品规划设计基本流程和模型解析
3)PLM大数据分析:产品开发、销售、使用、运维各过程的需求数据采集和分析
4)产品的绩效和市场目标设定和分析
5)产品运营指标分析:吸引力、竞争力以及运营情况分析
6)需求管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市场需求的采集、归类、筛选和评估
7)产品的创意和战略制定
8)用户需求分析和建模
9)产品的边界、平台架构、功能、和规格设计
10)产品模块化、标准化
5. 新产品的开发、运营和孵化过程管理:如何在各个阶段来不断优化和改进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保证与市场需求匹配的成功率?
1)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新产品的孵化过程和工作内容:运营做什么?开发做什么?
2)新产品孵化的主要瓶颈和困境:市场信心
3)新产品孵化模式:客户导向、投资导向、用户导向
4)新产品孵化过程模型:全新产品、改进型产品、项目型、服务型、解决方案、平台型
二、PLM大数据与产品运营绩效分析评估:从数据发现产品的市场经营效益问题!
1.产品数据类型:研发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安装数据、使用数据、运维数据等
2.产品生命周期PLM的特征和阶段目标
3.产品价值指标分类: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客户评价、社会评价等
4.产品成本指标分类:财物投入、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潜在风险指标
5.基于PLM的产品目标和绩效评估设定——您的产品运营状态健康吗?
6.用户需求满意度评估模型:需求指标综合评估(性能-交互-适应-耗用等)
7.产品运营健康度评估模型:可容性/适应性/耐久性等
8.企业运营绩效性评估模型:市场效益/成本投入评估
9.产品竞争力评估模型:产品在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指标分析
10.基于不同目标客户群的产品绩效KPI评估模型
11.产品绩效评估中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方法应用:
决策树/神经网络/回归/关联规则
聚类/贝叶斯分类法/支持向量机
主成分分析/假设检验
气泡图、列表法等
条图/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统计地图
12.产品绩效分析矩阵
效益/成本矩阵
市场吸引力/风险矩阵
市场吸引力/战略一致性矩阵
利润/增长率矩阵;销量/利润矩阵
………
13.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过程
数据分析的实施管理过程
数据化运营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结构建设
团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数据化运营的质量保障流程和制度
数据化运营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数据化运营的思维和态度
三、PLM大数据与用户使用需求分析评估:从数据发现用户的使用问题和体验需求!
1.目标用户群的细分:基于产品的功能、用途的用户群细分
2.用户使用情境分析法:谁?在什么环境?对什么?执行什么任务?
3.用户特征分析:环境、社会角色、生理和心理特征
4.用户使用动机和需求分析:功用的细分
5.用户使用角色分析:操作者、审批者、维护者等
6.用户使用行为分析:不作为、重复、误操作、中止、破坏等
7.用户可用性分析:流程的可执行性和完整性
8.用户使用价值流分析:时间、人力、资金、物资价值流和风险性控制
9.自然环境、产品运营条件、人的行为对使用需求的影响
10.大数据分析的主要用户需求价值类指标
人机交互类需求指标:用户使用操作方面的问题和需求
产品表现类需求指标:产品在功能能力方面的问题和需求
环境适应性需求指标:产品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运营成本类需求指标:产品的使用成本和经济型情况
运营风险类需求指标:产品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
四、人机交互体验性分析:用户使用习惯、体验度等分析
1.人机交互类数据类型:行为触发、便捷性、多样性、舒适性、社交性、包容性、参与感等;
2.产品的使用触发对象、时间点和启动方式
3.操作易学性分析:用户对操作的反应时间、操作纠错情况分析
4.操作便捷性分析:操作流程的步骤、时间和能力要求分析
5.非规范性操作行为分析:误操作、延迟操作、恶意破坏等行为分析
6.可识别性分析:用户对各类产品提示的相应情况分析
7.可操作性分析:用户操作的时长、强度、精神状态等情况分析
8.参与感分析:用户对产品使用的参与程度、耐性等分析
9.设计偏好分析:用户对产品的设计风格、色彩等偏好分析
五、产品性能类数据指标分析:产品质量、性能、容量等表现情况
1.产品表现类指标的分类
2.产品的功能分类和细分
3.功能的处理容量:产品的处理数量、容量,最大处理峰值
4.功能的处理效率:处理的完成标准、速度和质量指标分析
5.功能的拓展性:输入能源或物资的通道多样性分析
6.输入的多样性:输入能源或物质种类类型的多样性分析
7.产品输出能力:输出产物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8.副产物、负效应输出情况分析
六、环境适应性数据指标分析:产品性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情况
1.环境适应类指标的分类
2.产品对自然环境(温度、湿度、雷电等自然条件)变化的适应情况
3.产品在社交环境(户外、室内、运输途中等)变化的适应情况
4.产品在差异性人为操作下的适应情况
5.产品的耐用性与环境和人之间的变化关系
6.产品表现对环境适应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标准
七、运营经济性指标分析:产品使用成本、耗用情况分析
1.经济性数据指标的类型
2.一次性购置成本
3.产品的能源耗用和表现情况对比(性价比)
4.产品的转换和安置成本分析
5.日常维护性成本分析
6.环保性指标分析
7.可回收性经济指标分析
八、抗风险能力指标分析:产品对使用风险的管控能力分析
1.风险类数据指标的分类和构成
2.产品功能中止、延迟、损毁、破坏等造成的风险性指标
3.人的非规范性行为造成的风险性指标
4.突发性事故或意外
5.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性指标
(第二章) 市场战略和产品创新:如何改进和优化产品?
九、目标客户群体购买研究:为什么购买,或不购买?产品的关键点是什么?
1.消费者行为研究:一切产品研发和营销活动的源头和根本!
2.营销环境——消费者—营销活动之间的关系
3.消费者购买模型的构成
4.消费动机的产生和分类
5.消费者认知和学习过程
6.消费理念和角色
7.决策和购买过程分析
8.环境对购买模型的影响
9.文化心理、生理特征对购买模型的影响
10.营销活动对购买模型的影响:如何提升消费者的参与状态?
11.目标客户特征的推演过程:如何挖掘目标客户?
12.产品利益偏好的推演过程:4P
十、产品战略布局:如何制定产品在不同细分市场的策略?
1.目标市场的细分维度:产品维度和市场维度
2.目标市场的分类:最有价值的市场、最好做的市场、现有的市场、不想做的市场
3.产品的评估标准:吸引力指标和营销力指标,
4.市场评估指标:市场容量、增长性、流动性
5.竞争对手的识别和定位分析:气泡图
6.经济、政治、自然等环境影响下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7.产品的关联:产品线的宽度、深度、长度和密度布局
8.市场覆盖策略:完全覆盖、单一市场覆盖、多元市场覆盖等
9.市场目标
10.市场进入/退出战略
11.产品定位:功能、质量、价格、品牌、服务等
12.人力、资金、物质的配置
13.产品建设路径和项目管理
十一、商业模式设计:如何演化和生成更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1.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基于供应链的资源、合作、生产线、产品、品牌、客户关系、渠道和目标客户模型
2.基于目标市场和产品的模型:发现新的细分市场、卖给更多市场、减少品类。。。
3.基于渠道和客户关系的模型:销售过程、模式和转化率
4.基于产品识别和品牌的模型:产品的识别和形象构建模式优化
5.基于产品组合的模型:基于功用和形态的产品组合模式或解决方案
6.基于生产过程的模型:社区互助、定制、标准化生产
7.基于盈利方式的模型:找谁收钱?
8.基于资源的构建模型:所需资源、再生资源、贡献资源和合作资源的增值模式
9.全新业务和转型:如何基于多种供应链要素延伸出新的业务?
10.从资源延伸的新业务
11.从供应链延伸的新业务
12.从客户关系衍生的新业务
十二、产品线配置、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
1. 产品线概述:为什么要分产品线?产品线深度、长度、宽度和密度
2.三维产品—市场矩阵图
3.产品组合分析:形象产品、利润产品、销量产品、促销产品
4.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明星产品、金牛产品、问题产品、瘦狗产品
5. 产品线管理策略: 扩充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组合等
6.产品创新的方法和维度
6.新产品线(或新功能)的延伸
核心功能链的延伸(或新功能)
辅助功能链的延伸(或新功能)
资源增值型功能链的延伸(或新功能)
7.产品的诊断、改良和升级
产品改良升级模型:机器的进化
技术改良创新:结构优化、组合创新、调性
多系统装置
人工智能系统
柔性系统和微观系统
产品功能和应用的创新
产品外观和交互创新
成本创新
(第三) 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如何设计产品?
十三、用户需求点(痛点)分析、产品创意诞生和产品概念定义:如何深入分析用户痛点并做产品创意?
1.模糊不清的需求点导致产品开发失败的问题!
2.用户需求点与情绪类型:痛点、兴奋点、痒点、焦虑点等;
3.用户需求的表达:语言和行为表达
4.问题、需求和机会的释义和转化:为什么需求表达出现模糊、歧义?
5.问题的分解:系统思维和事故树——如何分解用户问题和痛点?
6.矛盾核心:环境-操作-系统三元关系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如何构成?
7.产品创意的层次:合理化、重新设计、组合、新系统、全新模式
8.产品创意的形成过程:现存对象、转换器和理想模型
9.产品创意的构建——抽象机器:能量源、传动、工作机体、控制系统、配置器
10.构建人机交互关系:环境、人和产品的交互关系和边界
11.创意的优化:从企业角度如何让创意更有市场价值?
12.产品概念的定义:如何清晰定义产品的学名、和产品的描述?
十四、产品创意的优化和延伸:如何从企业角度,来提升创意的市场效益和价值?
1.产品功能—技术形态—细分市场之间的关系
2.三维产品创新导图:可以从哪些维度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价值?
3.加法策略:功能(或产品)的新增、组合
4.乘法策略:功能的放大和强化
5.人工智能:被动适应系统、预定工作、动态化工作、自动化、机器学习、自我改造
6.用户体验创新:以设计、体验、文化和社交为驱动的产品创新
7.绿色、环保设计:以社会和环境因素驱动的产品创新
8.减法和除法策略:简约设计
9.减少成本:重新设计和新材料
10.标准化、产品化和规模化生产
十五、用户使用需求分析:如何挖掘真实有效的用户需求?
1.需求的开发过程和模式:瀑布式vs迭代式
2.什么是用户需求?什么是用户需求开发?
3.用户需求的类型和等级:马斯洛的动机研究
4.如何挖掘真实的用户需求?——情景分析模式
5.用户需求的产生的三元关系
环境适配类的需求分类:拓展性、适配性
人机关系类的需求分类:可读性、易用性、愉悦性、社交性、参与感等
产品表现类的需求分类:性能、效率、质量、产量、有效率等
经济性需求分类:购置成本、耗用、安装、回收成本、无效物和浪费等
风险性需求分类:误操作、功能损坏、突发事故、破坏性操作等
6.用户使用情景的分析:角色、场景、任务和需求价值
7.用户角色和干系人:目标用户的分类,和用户使用权限和角色
8.使用场景:自然场景和社交场景
9.任务的分配和分解:
10.需求的细分:基于流程和属性
11.价值链分析:对需求满足的价值分析
12.需求的排序和优先级
十六、核心技术的产生:产品功能、结构、规格和工作原理设计
1.什么是核心技术?产品设计的逻辑是如何形成?如何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2.人机关系和产品的边界
3.产品黑盒子和抽象机器
4.什么是功能、结构和规格?工作原理的研究
5.功能结构建模
6.功能链的聚集和创建功能通用基
7.产品规格设计
8.从用户需求——功能——规格的推演形成过程
9.产品原型的设计和测试
10.冲突研究:管理矛盾、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
11.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品质屋
12.创新性解决问题:Triz原理
13.产品概念的生成、评估过程
14.基于工作原理生成的产品概念:设计变量、限定条件
15.基于形态生成的产品概念:分类表
16.产品概念的测试
十七、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走向批量生产和规模营销
1.为什么要标准化和模块化
2.整合产品构造类型
3.确定共享功能和变体设计
4.构造模块化类型
5.固定共享设计
6.固定不共享设计
7.定制设计
8.标准化生产平台
9.模块化设计的实施:从需求到模块化类型的选择
季老师
国家创新创业高新园区特聘导师,企业创新领域专家 ,中山大学 数学和计算机学院 客座教授,原网易163.com、中信集团 产品总监、市场运营总监,悉尼大学、澳洲卧龙岗大学信息管理学硕士,九阳小家电、中联重科、宇通客车、雅迪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担任商业顾问,PCI-PDA创新孵化技术创始人(技术全称:基于PLM大数据分析的产品创新孵化技术模型),自主研发版权技术,为各行业企业“双创”成功落地实施。该技术还获得2015无锡人社局举办的“东方硅谷”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奖”。专业领域:企业创新、产品创新与规划设计、大数据分析、市场调研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用户需求分析、产品管理、市场运营及营销管理多个领域。
我要预订
咨询电话: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机:18971071887邮箱:Service@mingketang.com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2025年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