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管理培训公开课计划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2025年
2024年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公开课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内训课程
热门企业管理培训关键字
新法新规下延迟退休、病残津贴、调岗待岗、工资薪酬、违纪处理、裁员解雇等深度解读与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分析高级培训班
【课程编号】:MKT059605
新法新规下延迟退休、病残津贴、调岗待岗、工资薪酬、违纪处理、裁员解雇等深度解读与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分析高级培训班
【课件下载】:点击下载课程纲要Word版
【所属类别】:劳动关系管理培训
【时间安排】:2025年04月17日 到 2025年04月19日3500元/人
【授课城市】:武汉
【课程说明】:如有需求,我们可以提供新法新规下延迟退休、病残津贴、调岗待岗、工资薪酬、违纪处理、裁员解雇等深度解读与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分析高级培训班相关内训
【课程关键字】:武汉延迟退休培训,武汉违纪处理培训,武汉裁员解雇培训
我要报名
咨询电话: | |
手 机: | 邮箱: |
课程背景:
200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工伤保险司法解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特别是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批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2024年9月27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2024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财政部制定了《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上述新法新规均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这些新法新规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持续实施,对企业用工管理带来极大的影响,要求企业必须依法规范劳动用工,否则将面临巨大的用工风险。
面对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和劳动用工风险,用人单位很有必要尽快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掌握防范用工风险和化解劳动争议的技能技巧,提高企业应对劳动关系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构建行之有效的劳动争议风险防范机制,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及败诉的概率,以实现高绩效、低风险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综上,我们特邀请国内著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用工风险与劳资问题实战专家,资深仲裁员邹老师主讲此课程。
课程收益
1、全面了解弹性退休、伤残津贴、劳动用工等最新法律法规;
2、深入了解劳动用工、退休返聘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3、培养劳动用工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思维;
4、掌握和提升预防及应对用工风险的实战方法和技能;
课程对象
HR管理者、企业中高层、社保专员、工会干部。
课程大纲:
专题一:新法新规下弹性退休深度解读
1、弹性退休出台及实施背景解读
2、新规实施后法定退休年龄和弹性退休年龄如何界定?“退休年龄”变在哪里?
3、新规实施后男、女职工延迟到多少岁退休?
4、女职工如何判断原法定退休年龄?判断标准是什么?
5、如何区分女工人还是女干部?如何避免女职工因退休年龄所引发的纠纷?
6、新规所指的弹性退休可以提前退休吗?最多提前几年?
7、职工申请弹性提前退休,必须要征得单位同意吗?
8、新规实施后劳动者如何自愿办理弹性提前退休?
9、新规实施后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弹性延迟退休,最多延迟几年?
10、用人单位不同意职工弹性延迟退休,应如何处理?
11、新规关于过渡期内职工退休的法定选项有那些?条件是什么?
12、新规实施后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是否有变化?如何调整?
13、职工弹性提前退休后须等到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领取养老金吗?
14、新规实施后劳动者选择弹性退休时其最低缴费年限如何确定?
15、新规实施后临近退休的失业人员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费?
16、新规实施后特殊工种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吗?
17、新规实施后如何办理弹性退休?
18、新规实施后那些人员不享受弹性延迟退休?
19、弹性退休制度实行后,职工的个人权益如何保障?
20、新规首次对超龄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作出哪些规定?
专题二:新法新规下病残津贴深度解读
1、25年新规下职工“病退”政策是否取消?
2、什么是“病残津贴”?病退待遇与病残津贴有什么区别?
3、新规下可申请领取病残津贴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4、新规实施后如何认定职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鉴定标准是什么?
5、新规下病残津贴的发放标准是什么?如何计算?与缴费年限有关系吗?
6、新规下病残津贴的调整变动须符合什么条件?
7、新规对病残津贴的申请手续有那些具体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代为申请吗?
8、新规对病残津贴领取地是如何规定的?
9、新规下病残津贴的领取需要鉴定吗?新规如何确定的鉴定机构?
10、新规下劳动能力鉴定是否是一次鉴定终身有效?鉴定费用由谁承担?
11、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的发起者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
12、如何理解新规规定的初次鉴定、再次鉴定、复查鉴定?
13、新规实施后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如何领取病残津贴?
14、领取病残津贴人员可以申请弹性提前退休吗?
15、领取病残津贴人员重新工作还能否继续领病残津贴?
16、病残津贴涉及的基本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是一回事吗?区别是什么?
17、病残津贴是否有男女年龄和养老保险缴纳时间的限制?
18、伤残津贴与病残津贴是一回事吗,区别有那些?
19、新规实施后病残津贴能否与经济补偿同时领取?
20、新规实施后对原病退职工有那些影响?
21新规实施后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病残津贴的,能否主张用人单位承担损失赔偿?
22、新规实施后骗取病残津贴须承担有那些法律责任?
专题三:员工招聘及入职案例分享及纠纷防范
1、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可以在招用时对其做背调吗?如何操作才能获得劳动者的背景调查授权?
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吗?入职体检存在那些法律风险?如何防范?
3、用人单位如何防范应聘欺诈?如何证明及处理应聘欺诈?
4、入职登记表有何法律作用?《入职登记表》的设计要点及对劳动争议案件的重大影响有那些?
5、企业如何书写《录用通知书》?才能避免企业解雇员工时引发的法律风险?
6、录用通知书怎样设计才能避免报到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要求申报工伤等情况?
7、入职是否包含试用期?员工入职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8、如何控制员工招聘、录用、入职时的法律风险?
专题四:劳动合同与二倍工资纠纷与防范
1、劳动合同是否存在法定必备条款?如果缺少法定必备条款,该劳动合同是否成立?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
2、用人单位采用格式劳动合同文本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但劳动者签名时关于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空白处均未填写,该劳动合同是否成立?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
3、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是否还应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
4、员工借故拖延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如何应对?
5、用人单位未及时签订或续签合同存在哪些风险?可以倒签或补签吗?
6、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7、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关于“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的“连续”?
8、用人单位通过设立关联企业或注销原单位、设立新单位的方式,将劳动者重新招用到新单位,可以不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连续计算工龄吗?
9、在校大学生到单位打工,什么情况下和用工单位构成劳动关系?
10、用人单位怎样和“超龄”劳动者签订合同?用人单位招用退休人员属于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专题五:绩效考核与调岗待岗纠纷与防范
1、劳动者在等级考核中处于末位等次,用人单位可以据此对该劳动者调岗吗?
2、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对员工调岗的法定情形有那些?如何证明用人单位调岗具有合理性?
3、员工拒绝调岗且继续在原岗打卡,公司能否以旷工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4、用人单位口头安排员工调岗,员工到新岗位工作1个月后能反悔吗?
5、用人单位工会人员调职降薪有特殊限制吗?相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6、单位内部机构取消,能否成为企业单方调岗的合法理由?
7、用人单位以业绩考核不达标为由将劳动者从管理层降职为普通员工是否合法?劳动者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及赔偿吗?
8、如何界定待岗?用人单位有权单方面安排劳动者待岗吗?
9、放假待岗期间劳动者工资如何计算?
10、待岗生活费是否应扣除劳动者社保和公积金的个人部分?
11、待岗期间的工资是否计入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
12、《岗位调整协议书》、《调岗调薪通知书》、《待岗协议书》撰写关键点有那些?
13、绩效考核与调岗待岗实操技巧及仲裁审查重点有那些?
专题六:工资报酬与薪酬调整纠纷与防范
1、工资总额由那些部分组成?劳动者的工资哪些属于工资总额?职工工资和职工薪酬有区别吗?
2、怎样理解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是否应扣除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社保和公积金?
3、用人单位当月支付上月工资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于工资异议期的约定是否有效?
5、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可以扣其工资吗?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扣减劳动者工资?
6、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时将部分固定基本工资调整为绩效工资是否违法?
7、劳动者被拖欠工资 可否要求追加“欠薪利息”?
8、值班和加班怎样界定?法定节假日期间值班算不算加班?
9、加班工资基数到底应怎样确定和计算?相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10、加班工资是否是一年的诉讼时效?劳动者追讨入职以来的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应否支付?如何应对?
11、员工正常下班后在公司内逗留而非单位要求的加班,离职后追讨逗留时间内的加班费,用人单位如何应对?
12、用人单位管理人员是否应设计成不定时工时制度?不定时工时制有哪些操作技巧?
13、加班争议的举证责任是否归企业?其证据如何合理设计才能避免败诉?
14、用人单位单方面安排职工休年休假,职工认为没有与其协商而拒绝并要求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的3倍工资有法律依据吗?
15、职工中途离职还有权获得年终奖金吗?相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专题七:规章制度与违纪违规纠纷处理与防范
1、规章制度与员工手册对劳动争议案件胜败具有那些决定性影响?对企业用工风险防范有何重要作用?
2、规章制度与员工手册有那些区别?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员工手册需注意哪些关键风险点?
3、规章制度未履行民主程序会带来那些法律风险?如何应对?
4、对于违纪员工,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处理才合法?
5、怎样理解“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如何追究“严重失职、严重违纪违规”者的法律责任?
6、劳动者因严重过错被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能否依据服务期约定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7、问题员工否认违纪违规事实,企业该如何收集证据?
8、劳动者不辞而别、无故旷工,却主张被企业口头解雇,企业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败诉?
9、用人单位可以对违纪违规员工进行罚款吗?《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对问题员工罚款或开除、除名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10、单位奖惩制度制定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1、《规章制度民主程序及告知确认表》、《员工手册签收及确认表》、《规章制度培训签到表》等撰写关键点有那些?
专题八: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纠纷与防范
1、“经济性裁员”须符合那些法定条件?有那些风险点?用人单位应如何操作?
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表述不当或送达不当,往往成为劳动者打赢官司的有力证据,企业该如何书写,如何送达,才能避免败诉?
3、劳动者离职前未体检,用人单位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4、对于劳动者主动辞职,用人单位必须注意那些风险点?
5、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选定了解除原因还能反悔吗?
6、用人单位工会人员劳动合同如何解除或终止?相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7、用人单位因全部资产被法院强制拍卖,以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无法继续经营为由,单方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且送达员工,符合法律规定吗?
8、用人单位可否与三期女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9、用人单位迟开或拒开职工离职证明应承担那些法律责任?
10、《离职证明》撰写关键点有那些?
专题九:经济补偿及赔偿纠纷的处理与防范
1、劳动争议中的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有什么区别?劳动者可否同时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2、用人单位存在息工待岗的情况,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以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还是应当以息工待岗前十二个月工资标准计算?
3、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是以履行地还是注册地的工资标准作为计算基数?
4、如何理解经济补偿金所涉及的工作年限、连续工作年限、本单位工作年限?
5、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和赔偿金时,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单位的工作年限?
6、劳动者没有要求经济补偿金而是请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单位可以不同意吗?法院会如何判决?
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书面约定支付适当的经济补偿数额,事后劳动者追讨经济补偿的差额部分,用人单位如何收集证据才能避免败诉?
8、、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去世,继承人能否替其继续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9、劳动者因用人单位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可以以“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规定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吗?
10、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吗?
1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免除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定义务是否有效,劳动者能否据此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
12、劳动者离职原因无法证明时用人单位应否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专题十:劳动争议如何防范与应对
1、劳动争议案件为什么越来越多?
2、为什么用人单位败诉率居高不下?
3、劳动争议产生的关键环节有哪些?
4、如何理解诉讼时效和劳动仲裁时效?如何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5、依据工资欠条起诉的案件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是按劳动争议追索劳动报酬的一年时效计算还是按普通民事纠纷三年时效计算?
6、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如何分配?用人单位如何举证?
7、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
8、案件分享与评析。
邹老师
国内著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及劳动关系管理实战专家,法学教授,律师、中企联会特聘教授,政府法律顾问,目前担任多家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并多次被评为优秀仲裁员。精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应对,擅长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整合贯通;著有《《劳动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等多部著作;长期担任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法律顾问,累计讲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与企业用工纠纷及风险防范课程100余期;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案例真实生动、授课幽默风趣,有效助力企业规避劳动与社保法律风险,实战培训效果显著。
我要报名
在线报名:新法新规下延迟退休、病残津贴、调岗待岗、工资薪酬、违纪处理、裁员解雇等深度解读与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分析高级培训班(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