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管理培训公开课计划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2025年
2024年
税务会计培训公开课
税务会计培训内训课程
热门企业管理培训关键字
“八部治税”大形势下从税务案例看民商法与征管法结合中的企业涉税机制
【课程编号】:MKT058254
“八部治税”大形势下从税务案例看民商法与征管法结合中的企业涉税机制
【课件下载】:点击下载课程纲要Word版
【所属类别】:税务会计培训
【时间安排】:2025年05月08日 到 2025年05月09日2980元/人
2024年05月23日 到 2024年05月24日2980元/人
【授课城市】:长春
【课程说明】:如有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八部治税”大形势下从税务案例看民商法与征管法结合中的企业涉税机制相关内训
【其它城市安排】:北京
【课程关键字】:长春税务管理培训
我要报名
咨询电话: | |
手 机: | 邮箱: |
【课程背景】
2024年开年即爆出“八部治税”的消息,即将原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四部门增加至八部门,这也意味着“十四五”规划中体现的“智慧税务”建设进一步推进。同时,2024年7月1日新《公司法》也将正式实施,开启企业管理体制新征程。“以数治税”的税收征管模式致使税务机关在行使税收征管权力时将不可避免地触碰到纳税主体的商业或隐私信息的边界,企业应如何重新思考和建立内部涉税机制?应如何厘清业务发展与财税处理中的壁垒?如何把握日常财税处理中的“度”与“量”?如何尽最大可能的避免掉进数据比对的“深坑”?本课程通过对民商法与征管法之间的衔接政策分析,将政策与实务进行有机结合讲解,让企业耳目一新,格局提升,机制重建。
【课程收益】
1.了解并熟悉“智慧税务”形势下的税收监管与“以数管税”
2.理清思维认知误区,理解合规价值体现,理顺风险防范意识
3.掌握民商法、征管法与刑法之间的关系,修正和树立新的管理思路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高瞻远瞩——从“八部治税”看“智慧税务”的发展趋势
(一)《征管法》与两高涉税司法解释的联系与区别
1.从四部门到八部门联合治税看“智慧税务”形势下的两大方向
2.如何链接《征管法》中的“偷税”与“两高”司法解释中的“危害税收征管罪”?
3.公司全员都应知知会的发票和资金的关联风险
4.行政法与刑法上对“虚开”的认定与制裁
5.如何一眼分辨发票票面是否存在不合规的涉税风险
6.OFD、PDF及XML发票对于受票方进行保存的不同要求
7.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立案、“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标准是多少?
8.虚开普通发票罪在两高司法解释中的典型变化
案例一:因交易对手走逃失联被税务机关要求作进项税额转出160万
案例二:发货地与供应商经营地不一致被定性为接受虚开发票案
案例三:某集团企业对开、环开发票未被移送司法机关承担刑事责任案
(二)严厉重拳打击的税收优惠政策“真落实”与“假骗取”
1.体会:为什么优惠政策均需要强调“资料留存备查”?
2.借位:怎样才能站在业务的对立面去思考和规避税收风险?
3.原则:不要用一个假像去掩盖另外一个假像
4.要求:销售、服务、劳务等业务分别要保存哪些资料?
案例四:某企业保税料件短少主动披露免于处罚案
案例五:某外资企业境内费用分摊被税务机关调查案
第二部分 唇齿相依——民商法之“变”与征管法之“不变”
(一)《公司法》之“变”,企业涉税变不变?
1.认缴出资必须五年内缴清及撤资减资的变化解析
2.股权、债权出资的法律确认及涉税处理
案例六:四种情形分析实缴出资是否涉及个人所得税
3.股东未出资的,如何承担赔偿责任和连带责任?
4.认缴不出资是否影响企业部分费用税前扣除?
5.股东抽逃出资的,董监高是否会承担连带责任?
6.未到期出资,如何附条件加速出资?
7.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的三个变化及税收影响
案例七:自然人股东增资后减少持股未纳税后续转让被税务机关补税案
案例八:股权转让后发生股权退回向税务机关退税未果行政诉讼案
8.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几种方式及税收运用
案例九:从某企业股权转让看印花税法在财产转让所得中的特殊规定
案例十:以非货币资产出资未依法评估作价引发税务稽查处罚案
9.控股股东滥用控股地位的责任变化
10.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的纳税义务分析
案例十一:滥用公司人格引发公司权益受损股东被处罚案
11.注册资本、法定公积金弥补亏损的税收应对
案例十二:从某公司巧用亏损降低税负案看弥补亏损与税收优惠的联系
12、严格关联方交易制度的税收影响
案例十三:母子公司与兄弟公司在特别纳税调整政策中的无奈与悲伤
13.新增公司简易合并规定及税收影响
14.公司简易注销规定及税收影响
(二)民事行为出现纠纷,涉税处理怎么看?
1.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判定标准
2.不同情形下的民事责任收到判罚金额各自缴纳哪些税收?
案例十五:自然人与企业租赁房屋案件的三种变形
3.“订金?定金?”一字之差法律效力却各不相同
4.民法上的担保责任与税法的担保责任天差地别
案例十六:企业提供担保却成了“局中局”的受害者
5.合同当事人、约定税款承担、结算方式及混合销售的不同运用
6.盘点:合同条款约定下的资金、发票有可能带来的外部风险盘点
7.订立合同除税务合规之外还要考量其他领域的有关规定
第三部分 合规运用——行政法与刑法交界处的权益维护与觉醒之道
(一)度量红线——“偷税行为”未必构成“逃税罪”
1.认知误区:自然人与法人身份“混同”带来的资金风险
2.理解偏差:包税条款约定下的三类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风险
3.约定俗成:公转私、私进公只要没有少缴税就是合法合规
4.无视责任: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5.商业违规:回扣、居间、佣金、贿赂在税务处理上的表现
案例十七:某集团订立租赁合同未关注税种关联补税案
案例十八:跨境电商交易合同约定“包税”海关与税务处理各不相同案例十九:为逃避缴纳社保订立非全日制用工合同被税务机关处罚案案例二十:宁夏某企业接到的环保处罚决定却成了后续税务处理决定的导火索
案例二十一:某企业为股东置产买田被补税罚款50余万
案例二十二:某公司借款无法收回税前扣除后被责令补缴税款300万
案例二十三:依照“某音”视频平台帮助老板公转私被税务处罚案
案例二十四:某企业发放长期服务奖为少缴个税引出发票虚开案
案例二十五:某公司转换佣金与回扣表象被查补税案
(二)信用是金——为何同样被稽查,只有你上了“税收黑名单”
1.D级纳税人与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是否可以直接划等号?
2.信用下滑引发的税务稽查风险会增加吗?
3.如何最大程度的利用信用修复与信用复评的政策红利
案例二十六:某企业因纳税信用指标适用不当被误判D级复评案
(三)如何在被定性后偷税后为企业进行陈述、申辩和举证?
1.《行政处罚法》与首违不罚、稽查《规定》的有机衔接
案例二十七:某塑料制品公司积极申辩免于定性偷税案
2.行政处罚追诉时效不能只记年限不记起止期
案例二十八:某房地产公司被税务稽查定性偷税提起诉讼败诉案
3.《征管法》中对于征收税款、退还税款的规定分析
案例二十九:某自然人要求退税被拒提起诉讼胜诉案
4.盘点业务处理中可能会发现的职务侵占和挪用公款行为
案例三十:税务案中案引发的企业高管被诉职务侵占案
5.逃避缴纳税款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
6.逃避缴纳税款罪在什么情况下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7.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后补缴税款对纳税人来说有什么区别?
专家老师
由知名专家老师授课,欲了解老师详情,敬请致电咨询。